每经记者李彪在线全职美工
2020年春回大地之时,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与察右前旗(以下简称“两旗”)同步挥别了贫困的阴霾,踏上发展的新征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又强调,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
如何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人才培育是关键要素。全国人大机关精准定位,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人大代表和学者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智力支援力量。他们为“两旗”的乡村治理骨干、乡村振兴先锋精心组织安排了一系列个性化、高效能的培训项目,旨在通过知识的力量激发内在潜能,推动“两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2018年以来,全国人大机关开展的“两旗”培训一直在为农牧民增收献计献策。截至目前,培训已超过1.2万人次。
人才振兴:“扶智”让“输血”变“造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太仆寺旗的短板之一就是“人才”。
孙岩,这位说起产业帮扶能侃侃而谈的太仆寺旗委常委、副旗长,全国人大机关帮扶挂职干部,说到人才时却紧锁眉头。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人才振兴是最关键的,没有优秀人才,很多工作都干不成。
太仆寺旗曾是国家级贫困旗县,以前多以项目和资金“输血”为主,渐渐地,帮扶干部意识到,“输血”只是发展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发展还要靠“造血”,而“造血”则需要本土人才。
“在培训、培养本土人才方面,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有独特的优势。全国人大代表有近3000名,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代表作用,这对太仆寺旗培养人才帮助非常大。”孙岩说。
对培训的渴望也同样存在于邢懿身上。1998年出生的邢懿是全国人大机关派往太仆寺旗的驻村干部。
邢懿以自己所在的宝昌镇五福村举例:目前大部分村民年龄都在60岁以上,他们的生活比较固化,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时候村干部很着急,但似乎也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邢懿如实说。
针对实际情况,全国人大机关一方面开展对村干部的培训,开拓大家的视野,让他们把最新的信息与村里的发展相融合;另一方面开展对村民的培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转变思维,让他们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意义,并实实在在增加收入。
增收见效:少养、精养品种牛,事半功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对于“两旗”而言,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培训是否有成效,受训者才是真正的“打分”人。
第一次见到邢懿口中的80后五福村村支书杨胜,给人的感觉就是干练。他身穿深蓝色T恤衫、黑色休闲裤,留着短发、身材魁梧、皮肤黝黑,是典型的内蒙古汉子。
杨胜是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两旗”乡村振兴培训班的常客,每一次参训的积极性都非常高。通过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培训,杨胜找到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一说到带领大伙儿致富,杨胜很兴奋。他介绍,该村是半农半牧村,以养殖业为主,以前村民养牛就是养土牛,虽然数量多,但卖不上价格。后来通过培训,大家接触到规模化养殖,尤其是精养、少养、养品种牛,一下子就把思路打开了。
为了直观比较品种牛与土牛的收益差距,杨胜列举了一串数字:就拿今年来说,土牛牛犊一般卖三四千元一头,但品种牛牛犊能卖到七八千元一头,养50头品种牛收益就能达到甚至超过100头普通牛,可是饲喂的草料减少了很多,饲养成本就降低了。此外,少养、精养还能降低养殖风险。
同样是带领村民致富,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谷力脑包村党支部书记王占成通过培训学习又有另一套心得。
王占成是一位老村支书在线全职美工,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但他却有着紧跟潮流的思想,他要带领村民搞乡村旅游。
谷力脑包村周围有玄武岩地质遗迹、祭敖包、黄旗海等资源,培训学习班给王占成种下了乡村旅游的“种子”。在全国人大机关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前期村里已经种植了100多亩用于观赏的油菜花。
王占成说,目前开发的旅游景点主要是玄武岩地质遗迹,游客游玩后会到村里买一些土特产,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村民人均增加几百元的收入。接下来,他想把三个旅游景点整合一下,把游客留住,把民宿做起来。
“现在我遇到比较大的瓶颈就是怎么把旅游资源利用好,主要是欠缺旅游开发经验、民宿建设的技术和资金。目前游客来了主要是吃和玩,留不住,住宿条件还达不到。”王占成坦言,接下来他们很想继续参加一些培训,学习做民宿的先进模式。
幸福加倍:增收和环境治理双管齐下
全国人大机关的培训不仅给村民们带来直接增收,也给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思路。
无论在哪里,太仆寺旗永丰镇上皮坊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华都习惯随时打开手机APP,通过养牛场的监控画面看看那些正在悠闲吃草的牛。在他的熟练操作下,画面不断切换,可以从不同角度实时看到养牛场的情况。
刘志华说,现在村民都在手机上下载这个APP,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在这个牛场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刘志华2021年1月当选村干部,当年10月参加了全国人大机关组织的乡村振兴培训班,正是这次培训让他产生了新的想法——改变当地存在已久的人畜混居人居环境。
刘志华说,2021年,该村还是人畜混居状态,环境脏乱差,不管怎么打扫,牲畜粪便问题仍难以解决。通过培训和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当地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讨论能不能将人畜分离,专门设置一个牲畜养殖区,达到治本的目的。
“确定方向后,我们对养殖户做了很多工作,也遇到了不少障碍。很多养殖户觉得在自己院里养殖更方便,还能随时看到牲畜情况。集中养殖路程更远,增加养殖成本,大家也不放心。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们也进一步商量解决办法。最终在2022年申请帮扶资金,建立了集中养牛场,并安装无死角监控,村民在手机上就能随时看到养牛场的情况,减少了养殖户的担心。”刘志华补充说。
通过不断壮大,目前牛场占地面积已经达到41亩,建设牛棚面积1920平方米。谈到变化,刘志华介绍,人畜分离后,树木和花草长得很茂盛,村里也很干净,现在村民对乡村环境很满意。
改善人居环境只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第一步,最终还是要想方设法谋发展。刘志华说:“我们参加培训后,看别的村有集体经济收入,但当时我们没有,后经过全国人大机关帮扶,我们建立了马铃薯储窖,每年党支部牵头租赁给合作社经营,一年能拿到20万元的租金,这些钱一部分用于支付村里的公益岗报酬,剩下的作为原始积累,等做大了之后再琢磨如何发展壮大。”
如今的上皮坊村村民收入来源多样,农业、畜牧业全面发展。尝到了培训的甜头,刘志华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只是在村里埋头干,眼界比较窄,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别人好的经验,所以他很希望出去学习,参观典型村庄,实地吸收经验。
更新理念:夫妻留下来,小程序美工年存款实现翻番
画册外包2023年5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刘奇在察右前旗调研时指出,要深化“智志双扶”工作,不断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奋进动力问题。
全国人大的培训对象不仅仅是“两旗”基层干部,也有很多当地企业负责人。全国人大机关通过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让企业带领农牧民致富。
得益于察右前旗地理、气候、资源等优势,只有15名工人的数智草莓植工厂四维空间在这里落地。虽然落地才半年多,却有望实现年产值过千万元。
该企业负责人刘湘东介绍,自己今年是首次参加全国人大机关组织的培训,但对一些内容印象深刻,特别是学习了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后,企业的定位、目标更清晰了。
刘湘东补充道:“工厂的建立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我们也很想通过培训更透彻地了解相关政策,这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更好地把控。”
刘湘东所在的植物工厂以无土栽培草莓为主,目前主要针对的消费市场是北京。他介绍,现在出售的草莓,根据品相、规格不同,每斤价格在200多元。预计两年左右就能实现规模化种植。
比植物工厂更早尝到培训甜头的是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乡村建设如何让更多的青壮年参与?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赵福成介绍,企业负责人经常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然后带回新理念。“我们的生产还是半机械化,技术上可以做一些改进,公司也需要专家来授课,拓宽视野,给我们讲讲先进技术、管理等。”赵福成直言,公司员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主要是来自当地的农牧民,而且很多都是夫妻。一般丈夫在制酒车间工作,妻子在灌装车间工作。
在赵福成看来,在当地就业能兼顾很多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举例说,制酒车间一天大概工作5小时,其他时间可以回家务农,但收入能实现大幅提升。
赵福成介绍:“我们了解过,青壮年在外地生活成本高,一年一人可能只剩万把块钱。但我们企业制酒车间工人工资在4000多元每月,女职工在灌装车间差不多3000元每月,两个人一年下来能拿到接近9万元。当地生活成本低,保守估计一年能剩5万元左右。此前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夫妻都回来了。”
培训施妙招:精准回应“两旗”发展诉求
全国人大培训中心副主任张志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扶智”,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不只是一个帮扶工作。通过把先进地区、模范地区的经验带到“两旗”,经过吸收、借鉴、拓展、学习,帮助“两旗”提升自己,这是扶智的初衷。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开展“两旗”培训活动已成为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先后邀请相关领域全国人大代表、有关领导同志、专家学者为“两旗”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针对性地授课,助力“两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培训12514人次,预计今年将超过1.4万人次。
对于培训的内容,张志强作了一个精练的概括,在“两旗”完成脱贫攻坚之前,针对的是脱贫攻坚的“交卷”培训,有针对性地让“两旗”了解如何按照国家部署,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第二个阶段是推进乡村振兴,主要是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宣讲中央1号文件、“三农”政策,以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
对于培训的特点,张志强认为主要是“精准”二字,他说:“每次培训之前,我们都会到‘两旗’深度调研,走乡村地头、厂矿、医院、学校,跟大家座谈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各层面提出的培训需求然后汇总,结合中央的整体方针和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当地。一般都是当地提出需求,我们精准培训,避免主观臆断。”
记者注意到,在培训班的入口处有一张醒目的海报,上面写着:为更好了解“两旗”同志学习培训需求,增强全国人大帮扶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国人大培训中心组织本次问卷调查。海报附上了二维码,直接扫描就能填写。更贴心的是,为了防止在文本框写字麻烦,问卷还支持语音输入。
记者在本次“两旗”培训班现场了解到,参与培训班的人都对问卷调查很积极。
张志强说,大家参加培训的热情高,主要是培训确实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在畜牧方面,曾请专家专门作了畜牧养殖方面的辅导,提升了农民对牛品种的认知,掌握了养殖技巧。就拿喂水来说,专家提出,内蒙古是高寒地区,喂牛要用温水,能促进牛的增育增肥,当地人过去是冷水喂牛,对牛的刺激比较大,听取专家的建议后,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他们当时最直接的反馈意见。
“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成果位居中央和国家机关前列,连续六年获评‘好’的等次。”张志强说。
帮扶“两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人大代表点赞
正如张志强所说,培训扶智的模式只是全国人大机关整体帮扶中的一个方面。
为了更全面了解全国人大机关在“两旗”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早在2020年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曾奔赴察右前旗进行脱贫攻坚定点帮扶的采访,2023年9月再次派记者赴太仆寺旗做乡村振兴帮扶情况报道,看到了“两旗”自身“造血”功能在不断增强。
本次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两旗”乡村振兴培训班的授课老师之一——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谈到了他在“两旗”授课的感受。
石炳启介绍,能感觉到“两旗”村干部参与培训的劲头很足,对培训学习很渴望。“两旗”的这次培训大家听得非常认真,一场培训两三个小时,即便中间不休息,也没有人随意出去。
“我能感觉得到,通过全国人大机关的培训,有力地改变了大草原上人们一些相对落后的观念,这就是咱们帮扶的最大收获。”石炳启说,对于脱贫、乡村振兴等,单纯的物质输入和帮扶是有限的,必须增强内生动力。
以太仆寺旗为例,当地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用好地方农产品禀赋优势。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太仆寺旗有158万亩耕地,四分之一都在种植土豆。如何从小散户种植向规模化发展,从卖土豆拓展为丰富土豆产业,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当地特色产业的关键。
凯达马铃薯产业园区在太仆寺旗落地,不仅给当地带来千余个就业机会,还将形成百亿级马铃薯产业集群,成为当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
大到一座城,小到一个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唯有因地制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才能找准致富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还要发展庭院经济拉动村民创业致富。太仆寺旗红旗镇红喜村常住人口有243人,超过一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红喜村曾是太仆寺旗的贫困村,人口老龄化、土地禀赋差,让该村成为脱贫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当地挂职干部经过充分调研,成立了合作社,打通产销渠道,并鼓励村民在自家庭院种植雪菊,打造红喜村的雪菊IP。经过数年的实践,目前,全村超过100户村民已参与到合作社的对接项目中。
耕耘自有收获时。一批批“两旗”参训学员,在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培训的滋养下,逐渐从单纯的受益者蜕变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时间的见证下,他们必将循着来时路在线全职美工,继续在这片热土上绽放新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